千年长沙窑,百年泥人刘。探秘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

  千年长沙窑,百年泥人刘

探访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

国际日报讯】俗话说:“高手在民间”,此话果不其然!在众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中,泥塑是深得老百姓厚爱的,那些小小的泥人、动物,不过“方寸”,却神情毕肖、栩栩如生。望之,顿生欢喜之情。这其中,最著名的泥塑就是天津的“泥人张”了。

可谁料到,在湖南长沙望城,竟然还有一个“泥人刘”(恕吾辈孤陋寡闻)。本是去探访“长沙窑”遗迹的,返回途中被带到了“泥人刘”的工作室,“奇遇”不期而至。

而开启“泥人刘”新篇章的是刘子振(1906-2009年)。

目前,“泥人刘”的掌门人为刘坤庭——长沙望城铜官人,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、“泥人刘“陶艺工作室负责人,湖南省首批新文艺群体领军人才,长沙市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领军人物,泥人刘”第三代传人,从事长沙铜官窑陶艺40余年。

走入刘坤庭的工作室,别有洞天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个小柴窑,与“遗址”中的龙窑相比,它太小了。然而,千年前的窑火从不曾熄灭,仍在熊熊燃烧,至今绵延不绝,这本身不就是奇迹吗?

“泥人刘”工作室很大,分为两层——一层为“制作区”。有学徒正在工作室默默忙碌,他们深情专注,一丝不苟。

若干年后,他们中间是否会出现“李坤庭”“张坤庭”?这真让人期待!放眼望去,工作室中有许多“半成品”,题材多样,不一而足;目光停留在多宝格上,满眼各式茶壶,琳琅满目,目不暇接。不想,茶壶并未让我们驻足,捧在我们手中的茶杯倒成为了我们的最爱。那杯上的一抹紫红,高贵、典雅。久久凝视,竟忘了杯中茶的滋味。

两个罗汉悠闲地坐在凳子上,姿势不同,神态各异,但均慈眉善目。经介绍得知,这正是刘坤庭爷爷即刘子振的获奖作品《18罗汉》中的两个,算下来,亦有几十年的光阴了。罗汉身上承载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,一笔一划、一刀一痕都融入了先辈对艺术的追求、对艺术的理解,让后来者心生敬意。

二层为作品展示区,除摆放有多种作品外,还有不少获奖证书,刘老师实力确实不凡。刘坤庭的泥塑以时代为背景,创作出具有湖湘文化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场景。作品多以表现民间人物朴素的生活姿态为主,同时注重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。

仔细观察刘坤庭老师的作品,从头部的神情神韵、褶皱以及发丝、到身躯、衣服等都表现得细致入微,手法细腻,风格写实,不论从任何角度看都会给人真切的感受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莲子观音》、《悄悄话》 、《乐》、《归鸟·尚在》、《陶梦》、《家风》、《潇湘欢语》、《嘻》、《渔歌互㗳》、《中国梦》等。

展厅中还有不少毛主席的塑像,最吸引我们目光的是表现青年毛泽东的作品。那件主席立像显然脱胎于油画《毛主席去安源》。油画虽然色彩逼真,但泥塑似乎更有亲近感。毕竟,“泥土”最接地气,其作品带有天然的泥土芬芳,可拉近作品与观者间的距离。主席手中的雨伞、向后飘拂的长衫,交代了当时的天气情况——风雨交加。这既是自然环境的呈现,也暗喻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;主席在风雨中昂然向我们走来,握紧的拳头表明主席坚定的意志,炯炯的目光注视着前方,那前方有中国的希望!

从一件件作品前走过,不由为刘老师作品的艺术魅力深深折服。它不仅仅是“泥土”,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!与刘老师的交谈轻松愉快。刘老师不善言辞,但看得出,他对泥塑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。可这“热爱”能持续多久?我们的话题自然转向了“泥人刘”的传承问题。

最关心的是,刘老师有继承人吗?刘老师很是得意,目光中满是欣慰。他告诉我们,自己的独子刘嘉豪,一个年轻的“90”后,不仅于2008年成为了“泥人刘”的第四代传人,且已经有了不俗的业绩,我们很是为刘老师感到高兴。

刘嘉豪极富创新精神,于2015年自建湖南省第一个现代无烟柴窑,烧制日用器。他制作的柴烧器集审美、实用、文化内涵于一体,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!自作自设计的茶具系列:<石幽>、<博古>、<敦煌>,多次荣获奖项,深受藏家喜爱与好评。

2018年刘嘉豪被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团代表;同年被评为“长沙文艺新人”、“湖湘青年英才”; 2021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,后生可畏呀!

短短一个小时的观看、交流,我们对“泥人刘”有了初步了解,这可算是我们湖南之行的意外收获吧。

四代人的付出,四代人的坚守,使得千年长沙窑后继有人。

期待“百年泥人刘”再续辉煌!

文稿:李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