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灵渠美——境外媒体访灵渠记

 【国际日报讯】 20231028日,广西兴安县迎来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联合主办的“推动高质量发展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”——2023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。活动有来自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老挝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、越南、缅甸等国家的主流媒体、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、记者编辑、网络达人。

  下午,原本天气预报有雨的天空却晴朗了起来。记者们下车后,带上他们的各种采访工具,如梭一般地进入了灵渠博物馆。

图 进入大厅后等待解说的媒体人员

  灵渠博物馆有着丰富的藏品,展现出兴安境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。一件件文物像是在讲述着他们当年发生的故事……

图 在宋代严关窑模型前了解灵渠与瓷器外销

  媒体一行的时间安排比较紧,快节奏的参观完灵渠展出后,引导他们来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拓片展示现场。现场中有来自学校的小学生,也有供媒体人员亲身体验的学习机会。只可惜现场中忙于指导他们实习,没有来得及拍照,只得一张小学生与拓片“杰作”的合影。

图 学生们在与自己拓片的习作合影

  博物馆的活动在媒体依依不舍的过程中匆匆结束,他们还有不少的灵渠问题想要了解,他们还有不少的人想亲身体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,时间有限,只能对灵渠博物馆,对展示灵渠博物馆的所有人员道一声“拜拜”。

出得博物馆大门,有人提出在这难忘的地方来一张集体合影,好主意总是会得到众人的赞同,于是兴高采烈留影以纪念。

图 大门前合影

  灵渠博物馆给媒体一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,接下来就是实地考察灵渠。

  在实地考察灵渠途中,笔者有缘结识了缅甸金凤凰报社张翀先生。二人畅所欲言,从灵渠申遗到秦代主持修建灵渠的史禄,到当年为修建灵渠献生的“三将军”,我们一起研讨历史,一起为古人修渠的精神与智慧所感动。当话题转入缅甸的局势时,共同认为当今中国的国泰民安来之不易,值得很好的珍惜,和平是世界之大同。

  一行来到南陡阁前,按照行程安排,留给我几分钟的时间讲述灵渠与海上丝绸之、灵渠与一带一路的内容。因此,临时决定讲一个越南使臣的故事。

  灵渠在秦汉时期就与海外有着联系,灵渠博物馆珍藏的胡人俑就最好的例证。元明清三代,灵渠的设施更加完善,朝廷对灵渠的整修也得到加强,灵渠成为海外国家到中原的专用贡道。在此期间,数十次越南使节到中国,除个别特殊情况外,都是通过水路经灵渠来回往返。优秀文化、优秀文明的交流达到了高峰。

  清代光绪二年(1876)越南使臣出使中国时,把他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。其中记载灵渠两岸“多作水漕,置翻车运水以注田,又以山石烧灰,撒在田间,可倍收谷粟”。这种利用水为动力,带动水车灌溉田亩,将山石烧成灰后撒在水田中,可以让谷粟成倍增收的科学方法,无疑会传播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。

  灵渠,古代为中国优秀农耕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并传播到海外。当今灵渠还会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重要讲话:“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”。

  之后,又是一张集体大合影。

  合影时,有人领头统一喊出了“灵渠美”的口号。更有记者提议要增加一句在灵渠博物馆出现的四个大字“天下灵渠”。

  合影结束后,笔者想到,今后如再有这样的机会,则应该再加上一个字,即“天下灵渠美”。正因如此,本文使用了“天下灵渠美”为标题。

  灵渠真的很美,在从南陡到粟家桥乘船浏览的过程中,我给大家讲清代诗人袁枚的《灵渠》诗:“江到兴安水最清,青山簇簇水中生。分明看见青山顶,船在青山顶上行。”讲泄水天平古人的智慧,让兴安县城千百年来免遭洪水所侵……灵渠的导游员也是配合到位,每讲完一段灵渠故事,她就来一段古筝。

  不知不觉中,游船来到了粟家桥。远远望去,有兴安县摄影协会组织摄影活动,一位美女身着汉服在桥面如仙女一般。媒体人员纷纷用镜头记下这仙境般的灵渠。不由的想起曾经化用过宋代两位诗人的诗句: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美哉风物见兴安。”

  之后,同船的缅甸金凤凰报社张翀先生将随手用手机拍的照片发给我。确实很美,特放入文章中与大家共享。

图 粟家桥(摄影 张翀)

  《2023境外媒体看灵渠》的活动,在优美的环境中结束,船只在码头拢岸。

  行程虽然结束,一行人员中不少人还想更多的加强对灵渠的了解,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等人与笔者留下联系方法,以便相互加强对灵渠的学习、研究与沟通。

图 陈兴华(左)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(右)合影

 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,特写下小文以为记。最后不忘感谢主办方,不忘关心灵渠、宣传灵渠的人们。

  走进广西,让壮美广西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张亮丽名片。走进灵渠,灵渠是广西的,也是世界的,天下灵渠真的美。

2023/10/29初稿

(注:作者系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委员、兴安县博物馆原副馆长)